道家,功法,的是,景德,神力

提問: <<易筋經>>與<<洗髓經>>是何人寫成? 問題補充: <<易筋經>>與<<洗髓經>>是何人寫成?再往后呢,還有嗎? 医师解答: 易筋經為中國氣功傳統功法之一。“易筋經”以強筋健骨為最,因此對于筋骨肢體及腎虛、陽痿、早泄、失眠等病均有較好的防治作用。易筋經 ——相傳天竺和尚達摩為傳真經,只身東來,一路揚經頌法,后落跡于少林寺。達摩內功深厚,在少林寺面壁禪坐九年,以致石壁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彩圖六)。達摩會議后,留下兩卷秘經,一為《洗髓經》,二是《易筋經》。《洗髓經》為內修之典,歸慧可,未傳于世。《易筋經》為外修之書,留于少林,‘流傳至今。然而現代考古資料證明,《易筋經》,實為明末天臺紫凝道人所創。“易”是變通、改換、脫換之意、“筋“指筋骨、筋膜,”經”則帶有指南、法典之意。《易筋經》就是改變筋骨的方法。按原來的功法要求,須先練一年左右內功:達到內壯后,方可練《易筋經》,進而再練《洗髓經》。在此期間,還要內服外涂佐功藥,約三年左右才能大功告成。由于整個練功過程長,按原法修煉者不多,近代流傳的《易筋經》多只取導引內容,且與原有功法有所不同,派生出多種樣式。而流傳較廣的是經清代潘蔚整理編輯的《易筋經十二勢》。明天啟四年《易筋經》的偽李靖序中曾對“易筋”書名的命名和取意有所交待。北宋景德年間道原所撰的講述佛教禪宗傳法譜系的《景德傳燈錄》中的達摩傳有一段達摩與諸弟子的對答,達摩對諸弟子的答語,評價為“得吾皮”、“得吾肉”或“得吾骨”,只有對慧可的評價最高,說是“得吾髓”。所謂得皮、得肉、得骨、得髓都是一種“譬喻”,并非實指,不過是比喻對其禪法的領悟程度。這篇偽李靖序從達摩說二祖慧可“得吾髓”這句話衍生出達摩把《洗髓經》傳給慧可之論,并且強調說并非“漫語”。至于“易筋”,此序強調“筋”對“連絡周身,通行血氣”的重要性。在《易筋經》正文《總論》中,交待“易”是“變化”的意思,“筋”指人身的經絡;認為人之身有內有外,“洗髓”能“清其內”,“易筋”是“堅其外”,“洗髓”、“易筋”之后,就可以體證佛道,得享高壽了。實際上,“易筋”之名出自道家文獻,并非佛家所創的語匯。如有學者指出,在宋代張君房所撰的道教類書《云笈七簽.延陵君修真大略》中已有“易髓”、“易筋”的說法,更早的還可以在魏晉時期出現的道家求仙小說《漢武帝內傳》中找到淵源。《漢武帝內傳》已有“一年易氣,二年易血,三年易精,四年易脈,五年易髓,六年易骨,七年易筋,八年易發,九年易形”的記載,表述的是道家練氣求長生的一種理想。所以“易筋”原屬道家思想,再加上《易筋經》中有“配合陰陽法”,是用少女少婦按摩,甚至還有類似于道家房中術的內容,以及《易筋經》第一次出現時是由天臺紫凝道人宗衡公布的這些事實,因此可以斷定《易筋經》實為道家功法,與達摩是沒有什么關系的。《易筋經》的內容包括了練習所能達到的理想效果和具體的練習方法兩方面的主要內容,對武俠小說影響最大的是其中的內壯神勇、外壯神力的說法。其“內壯神勇”提到練習該功法之后,“從骨中生出神力,久久加功,其臂、腕、指、掌,迥異尋常,以意努之,硬如鐵石,并其指可貫牛腹,側其掌可斷牛頭”,這些都還只是“小用之末技”;“外壯神力”練成之后,“手托城閘,力能舉鼎”都算不上奇異了。從道光年間開始的武俠小說提到《易筋經》,渲染的都是《易筋經》中所說的練成后的這種神奇功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or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